4月29日上午,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。一上班,花桥水环境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吴进就拿出手机,打开“花桥水环境治理平台”APP,查看当日11个截流井的运行情况。“茅巷滩2号截流井,当前实时液位0.78米,处于正常范围,其它10个点位液位均正常。”杨吴进告诉记者,安装截污提升泵站远程自动化监管与污水主干管液位监测系统后,就像装上了“千里眼”,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智慧治水。
问题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;关键在排口,核心在管网。控源截污是河道治理的核心工程。去年,花桥经济开发区在全面开展13条重点河道排口整治、河道清淤、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的同时,同步实施了老小区、商贸企业、工业企业和沿街商铺等控源截污工程。经整治,13条重点河道水质显著提升,近期市环保局水质监测数据显示,河道水质已连续4个月达标率为100%。
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,消除污水外溢入河隐患,今年4月,花桥引入了智慧治水“法宝”——截污提升泵站远程自动化监管与污水主干管液位监测系统。记者了解到,该系统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手段,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、测量与自动控制技术,通过实时采集运行数据,实现截流井内水泵本地手动、自动与远程控制运行。
“之前要检查截流井污水是否外溢,需要人工巡视到点位并手动打开井盖检查。安装了液位监控系统后,可实时收集上传液位数据,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看数据。系统还会根据液位情况自动控制水泵运行,发生异常自动报警。”杨吴进说,该系统的启用,为管理部门科学治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,开启了花桥“掌上治水”新模式。
据了解,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茅巷滩沿线花溪畔居11处截流井的设备安装工作。6月底,将全面完成全区13条重点河道90处点位的设置安装工作。